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热点新闻
学院举办第62期管理理论前沿系列讲座
2022年11月25日晚,应学院战略与组织管理研究所高学德教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宜音教授在腾讯会议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如何提出自己的理论:质性研究中理论原型的生成”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高学德教授主持,多所高校师生240余人参加。
杨宜音教授认为,要想回答“如何提出自己的理论”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理论、为何要提出理论、怎样提出理论以及怎样去验证理论。好的(TAPA)理论要辨明真伪(Truth)、反映普遍规律(Abstraction)、有推进作用,连接过去和未来(Progress)、实用(Applicability)。通过提出理论,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认知捷径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梳理已有的理论过程中,发现理论中的不足,或根据对现实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理论,与现有理论比较分析去验证理论。聚焦到质性研究视域中,杨宜音教授表示,质性研究需要提出理论去解决和解释现实问题。由于质性研究擅长深度研究复杂的、真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出的问题,因此,质性研究提出的理论大多是Lay Theory,即接地气的、日常的、直觉的、最有生命力的和持久的理论。
以六个质性研究实例为典型,杨宜音教授介绍了质性研究在发展理论方面的五个特殊视角,即:质性研究找回被忽略了的被研究者视角;质性研究通过比较解释被掩盖的事实;质性研究具有阐释性质与解释意义的功能;质性研究可以进行批判性、前瞻性的理论对话;质性研究可以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全貌。她强调,寻找分类的维度是质性研究的重要问题,即根据研究内容寻找能够揭示研究对象类型的维度,包括过程的、全貌的、性质的、意义的分类等属性。当提炼出理论模型后,需要判定这一理论模型是否合理。当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类型就应该出现,若某一类型无法与维度匹配,则该维度的选取可能不适合解释这一类别的出现条件。若该维度的共变未能导致研究者发现真实存在的类别,则该类别可能尚未被发现或不存在。杨宜音教授表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几乎殊途同归,其策略都为描述类型、寻找比较维度、分析双维度共变问题,最终界定问题,解释趋势。
讲座最后,参会师生就有关质性研究的问题与杨宜音教授进行了激烈讨论。杨宜音教授将故事寓于研究之中,娓娓道来,不仅拓宽了在场师生的科研视野,还激发了学生们的研究兴趣。